2018年9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出意外地悍然宣布:9月24日,将对价值2000亿中国商品征收10%的关税,到2019年上升到25%;同时还宣布,如果中国敢报复,那么立刻对剩余的276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这种征税举动据说是为了美国的经济利益;同样据说中国如果敢反制,就是意图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
癫狂的“疯王”和比他更加偏执的团队显然没有好好学过中国历史,因为无知、意外或者某些还不知道的原因,中国人民知道这个决定的时间,是9月18日。
这是一个对所有中国人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1931年的9月18日,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用小规模炸毁柳条湖铁路的方式发起了卑鄙的攻击,当时的中国政府将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和九国公约组织秉持善意的裁决,于是决定“忍辱负重”不抵抗,避免“授人以柄”。
之后的血泪史大家都知道了,直到最后的最后,习惯温良恭俭让的中国人拿起武器,勇敢地进行了抵抗,才最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又经历了三年的解放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才真正走向伟大复兴的起点。
抗日战争持续进行了八年,各种观点粉末登场,蔚为大观:战争一开始,认为中日力量对比过度悬殊,抗日必亡的论调流行一时,被自己感动了的精英如汪精卫们,悍然采取了投降侵略者,组建伪政府的方式,来践行这种天知道什么逻辑的曲线爱国路线;日本方面对此也心有同感,直到今天,在靖国神社的游就馆里,播放着东条英机后代导演的纪录片,将日本发动战争的理由解释为遭遇了来自美国、中国、英国等在内的ABCD包围圈,认为“中国政府煽动反日情绪”成为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最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有精英看到台儿庄大捷之后,就盲目乐观地相信战争将在短期内很快结束;只有那时在黄土高原的窑洞里,洞察历史的毛泽东和他的同事们,用《论持久战》对抗日战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对中国在经历了漫长的艰苦斗争之后赢得最终胜利作出了最终的宣告。
从1931年到2018年,历史过去了80多年,但强权者的嘴脸与极端自我中心的逻辑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最大的讽刺就是屠龙者最终变成了新的恶龙,以极其幽默的方式重现了:二次大战反法西斯联盟领袖国家的后裔,退化和堕落到用近似日本军国主义的傲慢逻辑,以关税为武器,在经贸问题上,对中国发出了无耻的叫嚣:“放弃抵抗,答应全部条件,不许还手”!
从生活常识看,撰写美国总统这则威胁声明的就是个心理变态的巨婴,这似乎违反一般人对于美国政治的认识,不过此前安德伍德出版的新书《恐惧》披露,今天的白宫,确实日趋变成一个被一群不具备正常心智和思维逻辑的特殊人群控制的特殊区域。对国际社会来说,这当然是令人悲哀的事情;但对世界历史来说,这未免不是件好事,因为这种戏剧性的场景最终会让所有行为体确信,这样的一个国家,已经无法继续承担所谓维持国际秩序,推进国际社会良性发展的重任。
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税,一如当初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实施的投机性战术冒险行动一样,是一场政治豪赌:特朗普及其核心群体,偏执地认定可以真正透支美国的战略筹码,包括正处于上行通道的美国经济,短期减税经济刺激带来的效果,以及相对中国仍然比较显著的经济优势,以短期内施加超级压力的方式,迫使中国做出让步,这种让步能够在经济上给美国以实质性回馈,同时在政治上让不适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在国内获得巨额回报。
这种判定成立的前提,是中国简单直接的做出屈服,这种屈服源于政治意志的不坚定,源于对美国实力的过高估计,以及对中国自身的信心不足。遗憾的是,和1931年代相比,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中国人,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前30年获得经济收益的中国人,在享受中国发展带来的福利的同时,或天真、或真诚地幻想用对美国的全面投降,来保全乃至换取自身以及自身所属阶层的经济利益,而全然不知道包括他们在内的整个中国,都属于美国要收割的韭菜之列,本就没打算放过一个。一如当初与日本谋皮者中,还出过李士群这种被主人毒死的走狗,想通过“投降”来保存自身金融资产的,恰恰也是特朗普当下精准打击的对象。
新中国的创立者说过,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特朗普的2000亿关税升级筹码在显示其要炸平对手让地球停转的汹汹气势的同时,也折射出其内心脆弱的本质:号称要加25%,结果在今年年底之前只加10%,无疑这是冲着11月6日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选票去的;压倒一切的气势,本质上仍然是精心计算的政治算计,而不是真正意义上为美国谋长远利益的战略勇气使然。所谓美国的长远利益,无论是听证会,还是经济学研究报告,都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对中国搞关税战,不符合美国的长期利益;特朗普正在用关税,扼杀中西部特朗普支持者的经济命脉;但显然当下的白宫,是被赌徒支配的白宫,理性的声音还需要一段时间才有可能真正起到作用,同时必须配以不会被任何战略疯子误读的事实作为旁证。
历史老人对中国还是很偏爱的,所以他选择让特朗普在9月18日给中国送上这样一份特殊的礼物作为提醒,提醒已经习惯于将和平与发展看做理所当然的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要认清中美贸易摩擦作为一场战略性持久战的本质属性,继承前人的智慧与经验,赢得这场伟大的、持久的斗争的最终胜利,这将是中国真正实现崛起的最关键环节之一。坚持到底,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特朗普政府最新加征关税涉及到了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中方同步进行反制,剑指约600亿美元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
600亿对2000亿,看上去似乎美方“气势”更胜一筹。
根据中国海关测算,2017年,中国对美出口是4298亿美元,进口1539亿美元。显然,如果仅以加征关税的方式进行反制,中国难以跟上对方“叫牌”的节奏。
但中国的600亿美元显然是计算过的。既然数量上不可能对等,那么,“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是必然选择。以这次中方600亿美元的反制清单看,4个不同税率的征税清单,有从5%-10%不等的加征税率;其中,从中方角度看,可替代性较差的原料等加征关税税率较低,而可替代性强的原料、属于奢侈品或非必需品的消费品、与我国国内制造业竞争关系较强的商品,加征关税税率则较高。
美方压力也不小。2018年前5个月,美国的通胀压力已经在稳步上升,生产者价格同比涨幅则均高于同期消费者价格同比涨幅,表明消费者价格存在未来进一步上涨的压力。而且,既然是“战”,中国就断然不会亦步亦趋按照对方的招数还击。美方也不要以为中国无牌可打,在这个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面前发起贸易战,损失的绝不可能仅仅是目前的关税。
2000亿美元究竟会对中国产生何种冲击和影响?客观讲,美国挑起贸易战,中国承受的最大直接冲击在于对美出口承受压力。我方对部分进口美国商品加征关税,也有可能给我们的下游厂商、消费者带来一些负担。
那么,中国能否承担贸易战带来的冲击?
9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表示,贸易战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根据周小川引用的数学模型计算,这对中国GDP的影响不到0.5%。“最坏的情况是,中国不再向美国市场出口价值5000亿美元的商品,相反,而是将这些出口商品以最快的速度出口到其他国家。事实上,我认为中国可以迅速采取行动。”
按照清华大学教授魏杰的测算,2017年,中国的出口依赖度已经从2007年时的接近70%降到了10%左右,其中对美出口又只占到整体出口的1/3。这也是支撑对GDP影响并不巨大这一结论的基础所在。
但是,周小川也指出,贸易战对中国市场情绪会有影响,也可能会削弱投资者对中国企业和股市的信心。在他看来,中国真正需要警惕的是“明斯基时刻”——在经济学家明斯基的观点里,这意味着“资产价值崩溃的时刻”,也就是经济长时期稳定可能导致债务增加、杠杆率上升,从而内部爆发金融风险、陷入漫长的去杠杆化时期。
换言之,应对贸易战,中国真正应当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
中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凭借这一基础,中国不害怕美国在贸易战中的极端措施,因为那只会导致美国自己国内市场供应大面积断绝;也不担心对美贸易反制会过多抬高国内商品价格,反而可以将其作为进口替代、推进国产化、或发展出口导向先进制造业的契机。同样,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宗货物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不是很高,较多的是初级产品,可替代性较强。这一点就决定了,中国的反制措施对相关货物供给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应地对相关生产、就业的影响也较小。
拿中国在此次贸易战中受影响比较大的几个省份来说,在浙江,小商品王国义乌的策略,是抓紧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发动企业协会的会员共享专利,抱团作战;在宁波,最大的光伏企业已经将市场从欧美转回国内;上海的策略是积极开拓“一带一路”市场、辐射“长江经济带”来对冲;多个省份则出台了更多支持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的政策,并做好汇率对冲、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等技术性手段。
该来的总要来,该干的总要干。还是老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贸易战中暴露出的核心技术被卡脖子、金融安全存在风险、国内社会存在的危机等问题,已经给中国敲响了警钟。要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靠更深刻的改革、更大力度的开放,解决深层次矛盾,在“危”中找到新的增长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