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军,建军九十年来,打赢天下无敌手。包括麦克阿瑟、蒙哥马利在内的欧美将领,都发出了不与中国陆军做战的警语。
中国陆军这股气势靠的是什么?就是亮剑精神,每逢强敌必亮剑,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倒下也是一座山!从建军到对越自卫反击战这最后仗,我军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就是凭着勇敢和指挥员的足智多谋,打赢了一场场硬仗。
但是,对越战争之后,又是一个无战事的三十年,中国军人亮剑精神还在吗?特别是军改之后,中国军队从武器装备到编制体制,都顺应历史潮流,全面改革。在吃瓜群众眼中,我军强大的装备和火力,似乎已超越军人的战斗精神和指挥员运筹指挥,成为我军战斗力最大的组成。如果没了计谋,没了李云龙式的不吃亏,中国军队还是中国军队吗?
今天,从班公湖肉搏中,我看到了中国军人的肉搏(亮剑)精神,也看到了一位优秀的李云龙式的精明算计、不吃亏的指挥员。这场遭遇战,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不可能打成这样。整个战斗,脉络清晰,指挥有序,可以概括为“一条战线、两个重点方向、三支奇兵”
1、一条战线
对峙初期,战线明确。从图左上到右下,中印军人呈一线对峙。这是常态化的。图中可以看到在我后方十米左右,一直有我军战士移动中持手机或摄像机在实拍现场。这个战士直到最后都在拍摄之中。(图一)
2、两个重点方向
对峙中期,对峙线中段开始混乱,甚至集群混战,但是,左上阵型依然不乱,从我后方出现增援力量,加入中部战团。很显然,这是有组织、有预案的行动。中部是一个重点,不临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另一个重点方向,就是队型右下方,临山部分,在这里打的最精彩,很显然,指挥员在这里精心进行了布置。(图二)
3、三支奇兵
第一支:对峙进入僵持,左上对峙力量加入中部混战,从图下方冲出一持红条幅的战士,勇猛异常,杀入中间战团,有奇兵效果。印军阵线开始混乱,部分人开始后撤。(图三)
第二支:对峙升级,印军右下临山部分有三二名开始投掷石块。此时,从红条幅战士冲出的位置,又杀出一位中国背枪战士,飞起一脚,冲掷石的一名印军踢出数米,趴在地上。之后,印军爬起,飞腿战士仍然退回山脚。等待第二次突袭,可见,这个战士的任务很单一,就是侧翼奇兵。(图四)
第三支:对峙高潮,图右下方,印军也冲上两名体型较高大,补齐缺口,此时,从红条幅处第三次冲出一名我军战士,连续投石,瞬间打倒一名印名。这种果断,如果没有得到明确命令。在我军很难出现。此后,双方同时后撤。(图五)
很显然,在组织纪律极严的我军,没有上级的命令,红条幅、飞脚侠、投石手这三支奇兵,不可能从几乎相同的位置,杀入战场,都起到改变战场局势的效果。而且,这三个人各有特点,红条幅身高体壮,适合混战。飞脚侠身手敏捷,高原尚可如此发力,应该有些功夫根底,适合奇袭。投石者果断准确,显然经过训练,是老兵,也是组织者之一。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指挥者,是一个李云龙式的人物,我们人民群众大可放心了!感谢子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