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干起来了!这一次,哪个国家又倒霉了?又被美帝国主义干了?中东、北非洲,或者是拉丁美洲?(没有猜北朝鲜,是因为中国说了,半岛不准生战乱)。
这一次对全世界都是一个福音——美国人干美国人。在这个世界上,美国人太强大了,哪个国家都不会直接搞美国人。于是,美国人自己撸自己。
实际上,美国的黑人白人种群之间经常开瓢,基本的套路都是白人警察枪击某个黑人平民,随之黑人游行示威暴动,最后都是军警出动高压镇压下去,如此循环往复(不过美国电影都自动回避了这个好玩的题材,连2010年的占领华尔街都没有出多少电影,可见好莱坞越来越不接地气)。
但这次美国的撸点,有点不寻常,不是大活人被击毙,而是围绕南北战争时期的一座南军领袖雕像展开。不撸现代人撸美国前辈(美国历史不长,算不上古人),算是有点长进。
应该说,早年美国人的统治阶层,对于如何处理国内矛盾,还是很有智慧的。罗伯特.李(1807-1870)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南军主帅,后来投降北军而善终。美国北方军赢了,后来的政府也没有“清算”他的历史旧账,还给了他很高的历史地位。——简单地说,这是美国版本的“统一战线”。
一直以来,强大的美国号称“种族大熔炉”,对于不同的人种,有着特别强的同化能力。但是,在美国经济衰退,失业率特别是黑人失业率很高,帝国日益显示出颓势的今天,不能不说美国这座大熔炉火力已经明显不足。中国古语云,“以利交者,利尽则散”,美国就是一群群为了利益聚合在一起。一旦美国对他们无利可图,自然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中国海外留学归国比例逐年上升就是实例)。不再有家可以回的少数族裔后代,除了在美利坚土地上以“闹”争利,已经无路可走。
当然,黑人这么热衷闹事,也和美国不能搞“种族歧视”有关。在这种“政治正确”的高压舆论环境下,舆论在形式上刻意地强调种族平等,试图以此掩盖美国现实的族群不平等。这种舆论氛围之下,黑人变得敏感、脆弱而容易被激怒——简单地说,撸点比较低。黑人群众对于社会地位的期望值高,现实又如此骨感,就像被烘干的柴火,一根火柴就是冲天大火。


其实美国也有高人,当年美国“国师”布热津斯基提出了“奶头乐”理论,(奶头乐tittytainment,又译为奶头娱乐),就是发展各种各样的感官娱乐事业,让底层的人沉迷其中,用娱乐去替代思考,比如黑人的嘻哈音乐、橄榄球、NBA以及好莱坞电影,美国人都玩到了极致。客观上也的确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这些年互联网的发展,让很多美国社会底层的人,也有了机会“睁眼看世界”,由于鼓吹互联网自由,美国还要通过互联网输出价值观,因此美国国内的网络,并没有架上防火墙(早年“美国之音”对美国国内屏蔽)。美国通过互联网对外输出的颜色革命,各种煽动和操控,无一例外都被美国普通底层百姓看在眼里,学在心上,原来的“奶头乐”体系,遭遇了互联网的启蒙教育(现在奶头乐理论也搞不下去了,好莱坞在美国也是黔驴技穷)。于是这些年美国的街头运动,就越发有章法,有组织,有纲领,有煽动——总而言之,美国拿来颜色革命其他国家的手段,终于反噬到了自己身上。
特朗普就是美国族群分裂背景下上台的总统,而他的种种执政措施,制造了美国更多的裂缝。这种内斗,像极了中国明朝末年的党争。也许,一个人旁观者清,真的卷入了美利坚的政治生态旋涡,再高明的领导人,恐怕也无法再平衡各方的利益诉求了。这就是帝国“暮气”征兆,谁都知道有问题,但是无法推动改革。
但是,对美国街头革命幸灾乐祸,笑看北美大陆黑白大战,我们也要反思一下三个问题:
(1)某些族群是不是站在“民族团结”的旗号下,变得不能有任何触犯?只能别人迁就他们,他们绝不迁就别人。如同美国,黑人可以歧视白人,但是白人不能明面上歧视黑人。
(2)是不是有一些东西,变成了绝对不能碰的“政治正确”,包括这篇文章都只能隐隐暗示。就像美国人,绝对不能公开表达对任何少数族裔歧视的言论。虽然骨子里,美国白人的优越感仍然高高在上。
(3)我们是不是也被别人煽动(以及内部分裂)出了一些特征明显,水火不进,而且还在扩张势力的群体。
美国从黑人平等运动到现在,不过几十年时间,就积累了这么多的问题。实际上,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笑话别人的时候,要照照镜子反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