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国通知印度我方在边境内道路施工后,为何,印度会胆子那么大,悍然武装侵入我方边境线,开着推土机来阻止我方道路施工,并且还待着不走了。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我们来看,我们修的到底是条什么路。
上图光标的位置就是我方现在修的路的终点,也就是现在被印方阻扰施工的终点。
上图图片显示:在多卡拉山口,中印双方均有公路直达。但印军设防十分严密,一个前哨据点占据了分水岭山脊的分界线,在前哨据点后方400米处即为印度军营,驻军约一个连兵力。更有疑似直升机停机坪的设施。
上图显示:印军在关键山脊上已经修建了战壕体系,端头密布碉堡,对我方构成威胁。印方巡逻道路骑着国境线左右延伸,达两公里左右。尤其是部分交通壕和火力点已经越线侵入我方领土,这也是外电报道中我方出手铲除两个碉堡的原因。
今年6月开山之后,我方准备按照我边防军传统的步行巡逻路线,沿相对平缓的多卡拉山分水岭山脊东侧(中方一侧)向南,继续修通前往洞朗地区最西南端的公路,彻底完成对洞朗地区的实控。
上图标注线条解释:蓝色线是已经完成的公路,红色线是将要修的公路。
上图显示了:在这个方向的“庶草场”以南,不丹曾潜入修有临时哨所(草棚),但已被中方拆毁。
但除了修建道路,以及可能的建设与印方对峙的常设哨所之外,最令印度犯憷的,还是道路要通往的三国交界之处,也就是吉姆马珍雪山!
从路线走向的态势来看,只要再往南3公里,就是吉姆马珍雪山和我国所主张的中国-不丹边境分水岭。这里的位置自然比海拔4000米处的多卡拉山口更高一些,看似平淡无奇,但只要调转一个方向,从北侧的中方视野看过去,你就会发现新世界——恒河大平原!
如图,站在山脊上往南看,从这里就可以俯瞰印度的恒河大平原!
相对亚东-锡金一带的边防哨所,这一线的山脊“并不高”,“只有”4100米左右,吉布马珍山顶也就4300米,在此处设立营房长期驻防毫无问题。一旦公路修通,我方很可能在将季节性巡逻变成常设哨所,这就不仅是监控西侧中-锡边境印军哨所的问题了,南向可以俯瞰整个西里古里走廊。
由于恒河平原海拔仅100米,双方高差达4000米,根据地球曲率视距公式,未来中方在这里设置的哨所,视野可达225公里之远!
印度通过西里古里走廊,向东北部地区的调动,尽在眼底。甚至只要架起几门155毫米火炮,就能打击下方的铁路线、公路线。
这真是令印度极为不爽的战术态势!因此印方急眼了,乃至悍然越境,想阻止中方的修路行动。
但印度为什么要打着不丹的名号? 接下来说说历史原因:
19世纪60年代,英国深入控制了毗邻西藏的廓尔喀(今尼泊尔)、哲孟雄(今印度锡金邦)、布鲁克巴(今不丹)等国以后,开始展露出向西藏筑路扩张的企图。1888年,藏军越过分水岭设卡驻军,企图阻止英国对西藏的入侵,遭英军压倒性的优势火力炮轰失守。藏军调集兵力三次反攻,最后一次集结军民武装一万余人,但均告失败。
当时藏军的装备只有鸟枪、土炮甚至长矛,与近代化的英军有两代以上的差距,藏军官兵英勇战死1000余人。
西藏抗英斗争失败后,清朝中央政府派员赴印与英国方面求和。根据1890年签订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中国方面承认哲孟雄(锡金)成为英国保护国,后又开放亚东为商埠。
《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和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约文本,现均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上图:《中英会议藏印条约》
根据条约,中、哲、布三国的交界点是支莫挚山(Gipmochi,现译吉姆马珍雪山),以锡金的提斯塔(Teesta)河、亚东的康布麻曲分水岭为边界。在康布麻曲西侧,分水岭沿着山岭脊线很明显。因此,虽然条约涉及边界划定的内容只有66个字,但中锡边界是不存在争议的。这也是迄今中印边界仅有的,有成文条约且双方都认可的界段。其实,当时中英在中布一方分界谈判的总体基调也是以分水岭为界。
但由于康布麻曲东侧分水岭相对破碎,加之诸多的飞地、租用等复杂历史原因,更由于今天印度对不丹的掌控,中不至今未能完成划界谈判,存在诸多争议。
按不丹提出的边界主张,沈久拉山口以南、吉姆马珍雪山及多卡拉山口以东,康布麻曲以西的洞朗地区,乃至康布麻曲东侧的大片地区,都应纳入其领土范围。
自然中方也是绝不能同意的,这也根本不符合历史条约载明的原则——中锡边界自吉姆马珍雪山开始。
上图:蓝色为不丹地图上标注的国界线 红色为我国地图上标注的国界线
而康布麻曲东侧的大片无人森林区,也被不丹划为Jigme Khesar自然保护区。这就是另外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了——迄今为止,中国和14个陆上邻国之间,已与12个签订了边界协议,仅剩印度和印度控制下的不丹。
当然,必须要说,康布麻曲西侧的洞朗地区一直处于中国方面的有效管辖之下,中方边防部队和牧民每年均在此巡逻放牧,并修有众多生产生活设施。

上图显示,像Google Earth这样的西方软件,在显示边界上就完全采纳了不丹一方的主张。这也导致很多人在拿GE来当地图查看当地地形地貌的时候,甚至都完全搞错了洞朗地区在那,更找不到各地点的具体位置。这一点尤需注意。
这次印度打着不丹的名号入侵我国边界线阻扰施工,为什么在我方那么强烈的抗议,通牒之后还是厚着脸皮赖着不走,只是人数从入侵400人减到40人? 但是却调动大量部队往边防集结? 因为印度的算盘是:他要拖时间,拖到10月份大雪封山!等到大雪封山,我方就无法道路施工,只能又要等到明年6月份开山了!这样印度就达到了目的,但打乱了我方的战略安排。明年,他打算又继续这么一闹,顶住4个月的压力就行。
有人说这次对峙是莫迪因为废钞,税改引发的国内矛盾想转移注意力,其实不是,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下,他这么做是战略态势上的惶恐和担忧。对峙地区在我国和不丹有争议的领土范围内,印度做为不丹的控制国,在发觉对自己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不丹却在帮助我国,那就只有自己跳出来了。
如果在后续的我国清场行动中,打死了几个印度人,莫迪绝对会有限程度的攻击我国,这才是他转移注意力和巩固自己政治势力的算盘。印度十三亿人,半奴隶制社会死点人也没事,就算在小规模的边境战争中打输了也没事,他要的是自己强势的姿态和时间。因为大雪就要封山了!在他10多万边防部队的威慑下,算准我国准备的时间不会够. 打不起来。其实莫迪最怕的就是62年那样的战争了,那样的话他就要被反对派赶下台了,什么都没有了,搞得不好坐牢都是轻的。
一切都仿佛在莫迪的算计中.......
但印度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必将成为多事之国! 独立的,分裂的,背叛的,争端的,边境冲突的各种情况。既然印度明着跟我们来了,那就要准备接受黑刀了。
反观我国,通过这次对峙应该对印度有了新的认识。 修路急吗?不急!但路一定要修!为了应对印度边境的蚕食政策,必须要实控吉姆马珍雪山北侧这个战略重地!控制了这里,就行成了对印度的战略制高点,会无形中弱化印度对不丹,锡金的控制,转而让不丹和锡金更靠拢我国,加强贸易往来,我国的商品能更多的销往这2个国家。
但在吉姆马珍雪山上建个哨所后印度的反应就好比韩国布置萨德后我国的反应,但那又怎么样呢?韩国的萨德照样在加速布置,所以,公路修通后,我们的哨所也会加速建设,如果在这里建个雷达站,那哈哈......
我国的表态已经升到:勿谓言之不预! 话喊出口了,就已经没有退路了,阿三还不退,只有采用军事手段了!
军方现在应该在加紧做军事布置,再想怎么样让印度那40个兵不开溜,然后怎么样把他们轰成渣,然后对印度的报复性攻击进行自卫反击,顺便清扫如今印度实控线侧的军事设施,然后,大雪封山了,然后,外交谈判,然后,明年继续修路! 关键是那40个阿三不能让他们溜了,溜了就麻烦,麻烦在于你打他跑,你不打他又来了。也不能俘虏,在4000多米的高原上抓40多个随时准备开溜的开挂阿三,这技术难度太高,而且我们在道义的制高点,没必要,不然,明年又有40个阿三送上门来让我们抓了。
所以在恐吓炮击,俘虏敌军,歼灭敌军 三个选项中 我猜测最有可能的是歼灭敌军!
因为越界的武装人员就是入侵!国际惯例:歼灭!
时间点会选择在大雪封山前,这样,战争规模可控,不会发展成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在这点上我国和印度应该都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