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队侵入中国领土,并跟中国军队对峙已经超过50天,最近一周,中方的警告不断升级。
在这些警告中,有一句话显得非常亮眼:勿谓言之不预也!
啥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说:别到了那个时候,说我没有警告过你!
它的出处,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向上海租界里外国人发出的《再致上海各领事书》。
在网上,曾有很多人把李秀成的这句话跟项羽、陈胜等人的6句话,列为“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7句话”之一:
1、项羽当平民的时候,看到秦始皇的威仪后说:“彼可取而代也!”
2、陈胜发动起义时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西汉将军陈汤上书汉元帝,谈到匈奴郅支单于屡次冒犯时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4、五胡乱华时期,冉闵的文告: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
5、宋太祖赵匡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6、朱元璋《谕中原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7、李秀成《再致上海各领事书》: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次这句话是8月6日“中国多名军方人士”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的。
八零后、九零后的中国人,可能已经对这句话不熟悉了。按照历史惯例,这句话如果由人民日报社论说出来,就相当于最后通牒。接下来,就是开战了!
在新中国历史上,这句话一共“以正式的形式”说过三次:
1、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通过社论向印度发出了“勿谓言之不预也!”的警告,10月20日战争正式爆发。
2、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向越南发出了“勿谓言之不预也!”的警告,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
3、1967年07月03日,《人民日报》社论“就苏联驻华商务代表处人员在我国非法窃取情报”向苏联发出了“勿谓言之不预也!”的警告。中苏关系进入敌对状态,终于在1969年3月爆发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现在,这句话被中国军人说了出来,代表了军方决绝的态度。但这一措辞,仍然未被外交部、国防部使用,特别是没有被《人民日报》社论使用。所以,按照惯例判断,尚存一些外交斡旋的空间。只不过,中方的耐心正在失去,距离人民日报说这句话已经不远,这是很显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