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对峙已近一月,而印度则继续发扬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传统,一面悍然越过边境线侵入我国领土并以非武力形式阻挠我军施工修路,一面在中印边境地区大举增兵制造紧张局势,但是就是憋着不开第一枪但也赖着绝不后退,这到底是出于什么意图呢?印度人究竟有何底气和中国叫板呢? 近期网络上流传最广的一种观点是:印度十分害怕中国在洞朗地区修路,因为中国在此地修好路以后就可以直插印度最薄弱的西里古里走廊,截断东西印度之间的联系进而肢解印度。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参考性,但缺点在于只看到了对我有利的方面而没有看到对我不利的方面,有自我精神陶醉的嫌疑。那么,印度选择在此地挑事究竟有何目的呢? 俗话说的好:永远不要小看你的敌人,印度就是一个我们不可以小瞧的国家。它看上去有诸多毛病然而做起事情来的坚决和果敢以及凶狠则是周边大多数国家都比不上的。这次印度冲着洞朗地区我军道路修筑工程发飙就有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阴谋,这个阴谋并不是害怕我们的攻击性而提前做的预防性防守工作,而是——要向我们发起进攻的前奏。 发起进攻?进攻哪里呢?就是中国的洞朗地区。为了这次进攻印度也许已经准备了几十年,从物资到兵员配备再到战术配合,也许都已经计划熟稔,说不定已经算无遗策,尤其是在得到美日等大国的背后大力支持和当面力挺下,它行动的底气就更加充足了。为什么要进攻洞朗呢?因为这是中国插入印度领土的一根尖刺,但也是一个突出部,请看下图。 洞朗地区位于中国、印占锡金、和不丹交汇处,中印边界锡金段已由历史条约划定。印度独立后,印度政府多次以书面形式予以确认,承认双方对锡金段边界走向没有异议。“洞朗地区”印度方面称之为“多兰高地”,海拔约3500米,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北部宽高,南部窄低,隶属于我国藏南地区亚东县。 洞朗地区虽然是一个高地足可居高临下,1962年我军坚决不放弃此地区也是这个道理,但是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它是一个牙齿型的突出部且这个“牙”很长。在军事战略上来说突出部位最容易受到敌方的打击,因为敌人可以从三个方向发起进攻使我军除了后方的位置都暴露于敌军攻击之下。如果向这些突出部位发起进攻轻则可迅速从三面击退守军从而占领该地区,重则迂回绕道到后面彻底截断守军之退路从而四面围歼。所以,印度选择洞朗地区作为突击方向也许由来已久了,只是一直在找一种借口和等待某种时机。 现在,它终于找到一个好借口了,也似乎等到了一个“好时机”。洞朗地区的作用犹如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戈兰高地,就是一个战略制高点。同时,它又像一颗虎牙深深地嵌入印度领土中,距离印度最薄弱和最敏感的部位西里古里走廊仅仅几十公里,战时无论从此地用导弹、火箭炮等封锁远处道路,还是从此地出兵攻击都是绝佳的地域,因此是印度睡觉都恨得牙痒痒的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所以,为此地区即使与中国发生大战印度也在所不辞,甚至它还想和中国做交易即以威逼利诱的办法让中国用此地换有争议的别的地方,这样它就能与中国的斗争中在地理上至少不处于太恶劣的境地。当然中国还掌握另一处战略高地——阿克赛钦,此处暂不说。 纵观历史,处于突出部位的守军的守卫是异常困难的,因为要面对至少三个方向的攻击,分心分力。越是狭长的突出部其战略纵深越小,极其容易被敌人“包饺子”一口吞掉或者分割包围,因为在狭长地段的任何一处攻进去都可以切断前后方的联系,使前方守军处于死地。所以历来的战争双方都对突出部位十分重视,守方在此布置各个方向的纵深都布置重兵,攻方则要对此形成绝对优势的布阵。洞朗地区本来在原锡金王国和不丹王国的中间,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1975年印度完全吞并了锡金并组建“锡金邦”,于是这边就成了印度领土。而不丹则与中国尚未建交却被印度派兵“保护”着,不丹实际上是一个半殖民地,印军在其地驻扎并完全主持国防事宜并指导其外交事宜,所以不丹方向其实也是印度势力。 综上,中国在洞朗地区的驻军实际上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环境,看似抓着印度要害却也时刻被印度包着围着。因为中国很强大印度不敢轻启战端,所以它一直希望用非战争手段来攫取此地,但是中国对此地的主权立场是不可动摇的,此地也是早就划定并经所有相关国家政府认可的边境线,所以印度一直都是干看着没办法。现在印度之所以跳出来可能有如下四个原因:一是认为中国在此地修路对印中未来的战争格局不利,所以不顾风险强力越界阻止;二是已经做好了一切必要的资源和外交准备,其最有可能已经得到美国和日本政府的某种重大承诺使其相信有不败的基础,所以在此地挑衅准备实质性攻占行动;三是即使不和中国打仗也要逼迫中国在其他方面让步,并以越界挑衅强大的中国树立自己的权威和打击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四是配合美国的行动拖住中国后腿使中国在美俄中东摊牌时无力支援俄罗斯。 巴基斯坦是印度的重要邻国,但综合国力弱于印度,战略上处于守势,主动挑衅印度的可能性不大。假如不是印度挑起事端印巴也是打不起来的。不错,印巴之间在克什米尔方向有边界争端,但印巴之间也有协议,通过克什米尔公投决定领土的归属。假如印度战略上非要吞并整个克什米尔,怎会发生大规模战争?要想解决边界争端尽量缩小分歧,和平谈判,相互之间做出应有的妥协才能解决问题。印度这个国家不是缩小分歧,而是极力扩大分歧,比方说中印边界锡金段是已定国界,印度军队偏偏越界挑衅,旧的问题无解制造新的争端,哪个国家会和这样的印度和平共处?印度的路这样走下去是争端越来越多,矛盾越来越难解,最后就是用战争来解决问题。 所以,在看待一个事件的时候不要光想着对自己有利的方面,更要想着对自己不利的方面,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要把不利因素估计到最高作最为充分的准备,设定最完美和齐全的战备预案,这样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把危险消灭于萌芽状态,始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仅仅看到洞朗地区可以前出掐断印度东西走廊而看不到自己的危险那就是短视,在冲突升级以后是会吃亏的。事实上,中国的这条道路应该仅仅是用于防守的,因为拥有几千年作战经验的中国军队是十分明白突出部位的薄弱之处的,需要加强它的补给和与后方联系的能力,特别是在洞朗这样的山区。以前仅有很窄的乡道可供通行无法保障大部队的通行,尤其是装甲战车等装备的大量部署。现在修了这么一条长路也仅仅是预备不时之需,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是不会想着以武力去征服印度的,中国常做的事情仅仅自卫反击,我们很少主动攻击别人更不会侵略别国,除非是别的国家故意挑事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时才会做有限的积极防御。洞朗地区即使修了路也并不是很坚固,这条路在战时也是很脆弱的,所以必须看到印度主动挑起此次对峙事件的不测因素,提前做好各种防范,以雄厚的实力、充分的对策、饱满的战斗热情来迎接未来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况,这样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纵观世界凡是找中国茬的国家都走了下坡路,再平衡中国的美帝衰了,G20峰会靠边站。韩国抱着萨德绝望了,安倍下台就在眼前,李家坡国将不国,风光不再。为什么呢?中国太大够强。印度的莫迪四处寻找粗腿去抱,搞什么劳什子美日印三国军演有甚用?想当初美帝、苏修支持印度,锡兰等第三世界国家偏袒印度,还不是被中国狂扁?如今的中国合作伙伴遍天下没有谁会为了印度而丧失中国的市场,什么都是浮云。奉劝印度悬崖勒马,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勿谓言之不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