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香港回归20年,“一国两制”走过一代人。回归时,我们举国欢腾,感念主权的回归洗刷了近代百年的耻辱。回归10年,我们热烈庆贺,经历亚洲金融风暴和“非典”的香港风采依然。
“一国两制”在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确保香港繁荣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历史经验看,对分离地区恢复主权,将其纳入现有政治体系,通常伴随波折和动荡。从80年代中英谈判时期,港人抢购粮食、挤兑美元、移民浪潮,即可窥见其内心的焦虑。
实践证明,焦虑是多余的。港人回归前怎么生活,回归后还怎么生活。换了旗帜,走了港督,马照跑,舞照跳。回归没有强加给香港另外一套制度,而是完全尊重了本地的风俗、习惯和制度。香港的市容市貌、港人的衣食住行、珍视的核心价值,悉数保留,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在“一国两制”安排下,香港完整承袭了英式行政体系、商贸文化和普通法制度。中国“走出去”,外国“走进来”,都要“用”到香港。联结中西、沟通中西、融汇中西,仍是香港最突出的竞争力。正因如此,香港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世界一流城市的地位。综合竞争力、营商环境等指标,得到世界评级组织和学术机构的认可。未来在“一带一路”与“亚投行”的参与中,这套优势还会在金融、法律、管理、服务等领域,释放巨大潜力。
回归20年,香港面临新的形势。经历亚洲金融风暴和全球金融危机,香港确实处于深刻的经济和政治调整与转型时期。从经济上,香港社会对专业人士的认可,经济上的丰厚回报,令人沉迷医生、律师、会计师等职业。香港对工程技术、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缺乏热情。20年来,香港保住了基本盘,但带动经济发展、有高附加值的新增长点仍处于探索阶段。
政治上,“一国两制”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基本法》循序渐进达至行政长官及立法会全部普选的规定,回归以来特首选举、立法会、区议会选举选民基础的增加,使港人对政治参与有了更高期待。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破坏香港繁荣与稳定的行为,与香港社会内部矛盾长期积累有关,并不令人意外。这些行为都得到了依法妥善处理。
有声音认为,香港已经“沦陷”。这其实是错解了“一国两制”,须知“高度自治”不等于“全面自治”。中央就香港重大政制问题发声,绝非干涉香港“高度自治”,更非“一国一制”。《基本法》保证的50年不变,是指社会制度、生活方式、法律体系50年不变,而非两地继续隔绝50年。
至于两地经贸人文的交流合作,是回归的题中之义,也是经济自由化、贸易全球化的大势所趋,对增加香港竞争力大有裨益。当然,对于微观领域公共资源分配所出现的困扰,应本着务实的态度,妥善处理和解决。
“一国两制”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其成就得到世界肯定,却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无法一蹴而就。问题的解决,有赖香港社会保持对自身、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耐心和信心,更有赖香港社会重拾拼搏和奋斗的狮子山精神,适当放下政治争拗,依靠发展、法治和同舟共济,令东方之珠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