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何时,这个始于2002年并于每年6月在新加坡举行、由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和新加坡国防部协办的“亚洲安全峰会”主办的香格里拉对话(Shangri-La Dialogue,SLD),颇为盛名;也曾为亚洲安全提供了较好的“第二轨”国际外交渠道。
然而,时至今日,香格里拉对话给外人的感觉,却是已越来越带有冷战思维色彩,且置事实而不顾。
一方面,纵观该对话、特别是近些年来的对话,美国强调的不是该区域里的和平与合作,相反,拉着该区域内所谓的“军事同盟”日本与韩国,在对话中大肆攻击、威胁其他国家;事实上,稍了解历史的人即可知,美国越是一再地强调日本与韩国为其“盟友”,仅凭这一点,就足够表明美国“冷战思维”依存,甚至变本加厉。
另一方面,美国历次在对话中对中国在当年二战结束时,由其派出军舰收回的南海诸岛上进行必要的各类建设,置历史史实和现实情况不顾、甚至颠倒黑白,从而指指点点,乃至指桑骂槐;直白地说,这就表明美国不仅“冷战思维”依存,而是在不断地找理由赖在该区域不走,为也美国在该区域耍“霸权”寻找理论依据。
针对于此,中国历届代表团不卑不亢、有理有节地阐述了中国的安全观。
综上,正因为该对话给外界“冷战思维”色彩浓厚,已经越来越不适合时代“发展、合作、和平”的潮流,也愈加不受亚太区域大多数国家的欢迎,从而给人有着越来越“日薄西山”之感。
窃以为,理由如下几点:
首先,显而易见,这个所谓的对话,已经越来越有变成该区域里国家间“挑拨离间”对话的倾向。这个“手法”国际社会不陌生,因为美国已是多次在包括欧洲、中东在内的世界其他区域用过;且屡试不爽。
其次,美国在该对话中“逆潮流”而行,已经引起该区域诸多国家的不满,从而使得许多国家由此“敬而远之”。事实上,诚如国际社会观察人士所言,中国现在是逐年逐次降低参与对话人员的级别,其受重视程度高低不言而喻。
最后,随着由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主办的“国际安全合作与亚太地区安全”论坛(香山论坛)发展、壮大和拥有良好声誉,香格里拉对话越来越日薄西山将会成为一种必然。毫不讳言地讲,由一个域外国家(英国)协办和一个小岛国家(新加坡)主办的安全对话,随着形势的发展,根本无法与该区域里世界性大国主办的安全对话具有对比性;更遑论香山论坛追求的是“合作”,而香格里拉对话则恰恰相反,称其为“挑拨离间”不未过,甚至堪称为“两面三刀”。
因此,不难设想,作为一个已经走上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任何组织与场合,如果没有中国身影出现,黯然失色将会不可避免,安全对话亦然。
在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等在内的综合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枉然。